為增強新生國防觀念,厚植家國情懷,提升輔導員國防教育能力,10月14日下午,我校在圖文報告廳成功舉辦《從“9?3閱兵”看大國重器》國防教育專題講座暨第86期輔導員沙龍活動,講座特邀全國國防教育研究會理事、江蘇省學校國防教育和軍事課教指委副秘書長、河海大學軍事教研室主任王建中教授擔任主講。學生處處長、人武部部長凌琳,副處長顧加強、李鵬出席活動,人文學院國防輔導員俞旭主持活動?,F(xiàn)場近500名2025級新生與全體專職輔導員共同聆聽,在軍事科技與家國情懷的碰撞中,接受了一場深刻的國防教育洗禮。?
作為深耕軍事教育領域34年的專家,王建中教授兼具軍校教學與戰(zhàn)區(qū)參謀的雙重經(jīng)驗,他以“9?3閱兵式”這一極具歷史意義的場景為鮮活教材,從“裝備實力、國防智慧、育人使命”三個維度展開深度解讀,既為新生勾勒大國軍工的發(fā)展圖景,也為輔導員提供了國防教育的實踐思路。?
在“裝備盛宴”維度,王教授以東風-5C洲際導彈、殲-20隱身戰(zhàn)機、055型驅逐艦等國之重器為案例,結合翔實數(shù)據(jù)梳理中國軍工從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再到“領跑”的突破歷程。他特別強調(diào),這些裝備不僅是軍事科技的結晶,更是國家主權與和平發(fā)展的“硬核盾牌”。在“國防啟示”維度,王教授結合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,深入剖析閱兵式背后“正義必勝、和平必勝、人民必勝”的精神內(nèi)核,闡釋“能戰(zhàn)方能止戰(zhàn)”的辯證道理。他提出,國防觀念應成為新時代青年的“精神鈣質”。在“情懷喚醒”維度,王教授巧妙結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以受閱方陣中“三面旗幟”(黨旗、國旗、軍旗)的象征意義為切入點,激發(fā)師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。他指出,國防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,而是要讓青年把個人理想與強國偉業(yè)緊密相連。
本次活動既是2025級新生入學教育的“關鍵一課”,也是輔導員提升國防教育能力的“賦能平臺”。據(jù)悉,校人武部將持續(xù)開展系列國防教育活動,通過專題講座、軍事訓練、實踐體驗等多元化形式,深化國防教育成效,一方面為新生系好“大學第一??圩印?,另一方面為輔導員搭建“育人能力提升平臺”,雙管齊下將愛國強軍的種子深植校園,為培養(yǎng)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。?
王建中教授作報告
講座現(xiàn)場
講座現(xiàn)場
圖:徐昱
文:唐建民、鄭可樂
審核:凌琳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