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動態(tài)

運河映初心 覓渡傳精神 ——馬克思主義學院“行走的大思政課”推動“三下鄉(xiāng)”走深走實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02最后修改時間:2024-07-02 16:33來源:馬克思主義學院瀏覽次數(shù):184設置

為增強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數(shù)字化傳播暑期三下鄉(xiāng)社會實踐團對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大運河紅色文化的理解,深入推進青年紅色筑夢,提升社會實踐質量,6月24日——30日,馬克思主義學院以“大思政”為理念,深化暑期三下鄉(xiāng)社會實踐守正創(chuàng)新,以多種創(chuàng)新形式推動暑期社會實踐走深走實。

加強調查研究  精準把脈社會實踐方向

6月24日-6月30日,實踐團隊精心設計調研問題,以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,了解同學們對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數(shù)字化傳播印象、認知和現(xiàn)狀。實踐團隊收集有效問卷341份和若干深度訪談材料,通過對調研數(shù)據(jù)的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同學們主要通過傳統(tǒng)方式接觸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,虛擬VR云展覽、虛擬VR沉浸式體驗場、短視頻APP等渠道還有待加強。調查還獲知話劇、舞臺劇、情景劇、青春劇等元素的紅色文化更具有吸引力。實踐團隊根據(jù)調查結果進一步優(yōu)化了實踐方案,一方面要加強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數(shù)字化平臺的宣傳,提升云上紀念館、虛擬VR展覽、沉浸式紅色文化的知名度;另一方面要適應數(shù)字化傳播需要,拍攝如主題情景劇之類的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傳播系列短視頻。

上好“行走的思政課” 感悟運河初心使命

以“追尋大運河紅色記憶,科技‘運’行薪火新圖”為理念,6月29日,實踐團隊參觀無錫博物院和張聞天舊居。

在無錫博物院工作人員的講解下,實踐團隊成員認真聽取了“肩負民族復興希望的無錫人”“血與火的城市記憶——無錫革命簡史”等紅色人物事跡,增強了對大運河紅色文化的認識。通過參觀該院“紫玉金砂——紫砂陳列展”、西方虛擬藝術館等展館,對該院采用的“視頻+音頻”展示、空氣成像展示、虛擬漫游、數(shù)字拼圖等數(shù)字化新展示形式印象深刻,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強大運河紅色文化與數(shù)字科技的交織與融合,創(chuàng)新“數(shù)字+場景”的傳播方式,更好地推進大運河紅色文化的傳承。張聞天舊居工作人員結合張聞天生前的200多幅照片,為實踐團隊詳細講述了張聞天“探索革命道路、在黨中央負總責、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、堅持真理、奮斗終身”的光輝人生。實踐團隊認真傾聽,深有感悟,紛紛在留言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。

以“重走運河路,感悟大運河里的中華文明”為指導思想,6月29日,實踐團隊參觀了無錫江南古運河清名橋段。實踐團隊對起源于商代、距今3200余年的伯瀆港,仍然發(fā)揮重要價值深表贊嘆,進一步加深了對大運河“潤澤百姓的水脈、傳承歷史的文脈、守護生態(tài)的綠脈、發(fā)展經濟的動脈、民生幸福的富脈”的理解。

用好“大學生講思政課”   覓渡大運河紅色精神傳播

實踐團隊以“講好大運河紅色故事,賡續(xù)大運河紅色精神,傳承大運河紅色初心,擔負大運河紅色使命”為目標,依托“大學生講思政課”活動,精心策劃 “運河映初心 覓渡傳精神——大運河紅色記憶”系列短視頻拍攝方案,以增強大運河紅色文化抖音、快手、微信公眾號等短視頻平臺傳播,適應數(shù)字時代新需要。

6月29日,實踐團隊成員劉鑫雨結合張聞天的事跡拍攝了《追尋大運河紅色足跡  張聞天舊居的緬懷之旅》短視頻,她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張聞天“堅持真理、一身正氣”的一生,展示張聞天“既堅定理想,又腳踏實地”的黨性修養(yǎng),號召青年大學生學習張聞天同志始終堅定信仰、堅持真理、為黨和革命事業(yè)奉獻一切的紅色精神。

6月27日,實踐團隊成員徐長樂拍攝了《巴黎和會》雙語情景劇短視頻,再現(xiàn)五四運動時期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坎坷和不屈。“情景劇+短視頻”有助于增強大運河紅色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是實踐團隊推動江蘇大運河紅色文化數(shù)字化傳播成果“運河映初心覓渡傳精神——大運河紅色記憶”系列短視頻建設重要成果。

馬院將繼續(xù)深化暑期三下鄉(xiāng)社會實踐形式創(chuàng)新,豐富實踐成果,推進實踐成果高質化、特色化和品牌化。

圖文  馬克思主義學院  審核  陳利

實踐團在張聞天舊居聆聽講解

實踐團在張聞天舊居拍攝宣講短視頻

實踐團在無錫古運河清名橋段調研

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(qū)湖塘鎮(zhèn)滆湖中路53號

213164

400-188-1251(招生)

0519-8633 6008 (傳真)

[電話查詢]

返回原圖
/